Tuesday, July 28, 2009

陶囍觀察﹕遊行Line To Take

陶囍的新書【主修娛樂】沒有買到,唯有看看舊文來止一止癢。

(明報)2009年7月5日 星期日 05:10

【明報專訊】
(一)官方口徑磨人
聰明慧黠、中英兼擅的友人年前轉職官場,因為早過了很傻很天真的年紀,她沒奢望能盡展所長,只盼在建制中做點實事。最近茶聚,問她在忙什麼,伊人幽幽嘆了一口氣,吐出三個莫測高深的英文單字﹕L•T•T。

見我一臉惘然,就知我不曾在善於把萬事萬物簡化成縮寫的機構工作。這位朋友,當初也花了一點腦汁,記住自己在這龐大體制內的簡稱,但士別三日,今天的她,已能氣定神閒跟我解釋LTT,就是Line To Take。

這個我懂。認識好些公務員朋友,經常要為各級上司撰寫演辭講稿。寫稿何難?難在既想有文采,又要緊隨那條line to take(官方口徑)。官方口徑是什麼呢?各位沒寫過都一定讀過﹕「香港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言論自由是民主社會的基石」、「我們會虛心聆聽各方意見」、「特區政府 會致力尋求社會共識,爭取雙贏局面」……諸如此類,光是聽都覺得悶,還要逐字逐句寫?寫了還未夠,文稿得過關斬將,逐級請示,加加減減後,最終留下活口的,除了耳熟能詳的LTT,還會有什麼?

這卻是官場中人習以為常的生態。幾年前,一個年輕有見地的朋友考上政務官,親友開心一如中了六合彩,幾個月後,他就明白此地不能久留﹕「這裏有太多潛規則,加上論資排輩,我等人微言輕,不知要等多久才可真正做得上實事。到那天終於來臨時,我要不已完全認同那套價值,要不我已『進化』成一個以上意和大局為行事準則的空心人。我不想這樣過日子。」

類似的故事聽得多,會叫人誤會政府是一家可怕的黑店,他們會用一條叫LTT的大麻繩,綑綁店內上上下下,內部想法儘管紛紜,對外口徑卻必須統一。我想起那個本來好端端的年輕人,未穿越那神秘的旋轉門前,在公共空間探索論辯不同議題的身影,現在的他怎麼了呢?難道入了侯門,從此只得跟那些本來無一物的lines to take周旋?

(二)我終於厭倦了

或許有人樂得有現成的立場歸邊。那位在電視鏡頭前說公司叫自己參加巡遊的仁兄,不都一樣有條無形的LTT,如影隨形。

我卻是自由的——至少我是這麼認為。七一那天,我必須拷問自己的良心,搞清楚我的立場。
天氣預報是日攝氏33度,我想起幾年前,我在中央圖書館出口,眼前一黑的恐怖經歷。中暑 不是講玩,真的遊行至死,這黑色幽默的代價也未免太巨大。再說,在下好逸惡勞,夏日炎炎,最好浸在泳池消暑,或窩在冷氣間煲影碟,或跟良朋知己泡咖啡店,無論如何都勝過走上熱得直冒煙的柏油路吸廢氣。我記得,2003年以前的每個七月一日,我喜歡為上半年做一次盤點,確保自己沒有浪擲了那一百八十多天光陰。2003年後,我變了,每年七一,檢討對象由自身變成政府,年復年,月復月,它例必有大堆辦不好的事,而當中最牽動我心的,就數那個一拖再拖的政制改革。結果,一年又一年,為了讓政府「真正」聽到這訴求,我一次又一次拖着不情願的軀體上街。

今年,我終於厭倦了。我跟友人說,你聽過金屬疲勞和審美疲勞嗎?我想,我患上了「抗爭疲勞」。我討厭每年定時定刻擠入維園 ;討厭喊那些口號,因為明知在七月二日到翌年六月三十日,誰也沒能真正跟進口號盛載的千萬個問題;我討厭這種顯示民意的方法;我討厭過後再一次聽到政府的LTT﹕「特區是一個自由多元的社會,我們尊重市民表達意見的權利,政府已聽到每一個訴求,我們會跟進。」我討厭第二天在不同的報章,看到放大了的亢奮,或是被貶抑了的民眾的聲音。

三時三十分,我們還是在崇光 門前集合了。我堅決不肯走入維園,大伙穿過糖街,在維園側門的過道前行,在中央圖書館對面過馬路,混入了遊行隊伍。經過富豪酒店 後不久,隊伍停住了,在不動的人群中,我又要窒息了,趁未倒下,靠左走進渣甸街,再在軒尼詩道匯入前頭的隊伍。我們沉默地走着,沿途看見政治明星,聽到各種針對政府的辛辣評語。人群中有人喜孜孜地重覆那幾句街知巷聞的粗口或其諧音,有些遊行人士歡快和應,但更多的人如我,不作一聲。我感到沮喪,充滿無力感。這種心情,以前從未有過。2003年,單是滿街繽紛的標語和海報已叫我樂透;2004年,「2012」還是一組叫人期待的數字;2007年,回歸十年,百感交雜,但我總算走得起勁。天啊,今年已是2009年,每年都說聽到市民訴求的政府,且先不管政改,不是繼續在每一個重要的民生範圍出狀况嗎?問題明明白白擺在眼前,假如現行制度妥善,渠道暢通無阻,那為何非得市民年年上街抗爭不可?就算制度一時三刻搞不定,如果政府高層正心誠意面向大眾,承認不足,行事公正透明,而不是屢「走精面」,講術而不講法度,懶人如我又怎會一到七一就動肝火?

在檀島吃蛋撻喝冰奶茶治療憤懣,友人說﹕「政府就是想我們自己累壞了,懶得再上街表達意見。就是因為這點,我們都要堅持下去。」我想起我那些公務員朋友,有點糊塗到底誰是「政府」,我看着那些喊着不同訴求的隊伍在門前經過,更不敢肯定,誰又是「我們」。

(三)我•在•乎

無論如何,在點算遊行人士的不同單位眼中,這天走過某些過路點的人,都是「我們」。遊行後,各方照例宣布誤差率大到無以復加的數字,照例引起質疑。我雖疲憊不堪,讀這些報道時,還是忍不住笑。香港還是可愛的,這是一個連數人頭都能成為政治事件和顯學的地方,生活在這裏,太精采了。

記者訪問學者,提到點算方法,原來他們駐守在軍器廠街的天橋上,把人群分成幾行,逐一點算。那天在金鐘連卡佛結束遊行的我,聽了大大鬆一口氣,在那一刻,不認不認還須認,我有再多的牢騷,我的LTT,依然是那三個字——我•在•乎。

文 陶囍
編輯 陳彩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