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19, 2006

Bonne Weekend

兩套電影《大丈夫(II)》 及《穿Prada 的惡魔》+舞台劇《萬曆十五年》成為病後的精神食糧,很好。

《大丈夫(II)》說到的男人要去滾為了要洩慾、女人要去滾為了要家庭和睦,其實當中實在十分的悲涼,究竟老公去滾,好不好隻眼開隻眼閉,若然輕輕向對方提起,會否覆水難收,離婚收場? 委曲自己去為了一段關係,值得不值得?為何我們要刻意做某些行為去引起對方注意,為的是維繫一個家,令對方重新注意並關愛自己的家,一個溫暖的家。去滾事小,若然發展到變心,不論男又好、女又好去滾也變得多餘。

看完《穿Prada 的惡魔》,心情也好起來,沒有比較,怎知現在的工作狀況原來並非那麼不濟,即使我現在要負責公司週年紀念晚飯安排、印名片、scan 文件,都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情,將來的日子還不知是怎樣呢? 每人都要有自己理想,做得好的事不代表做得好,如何選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絕對值得每一個人去細想。

《萬曆十五年》,就是為了看進念的作品,看胡恩威的作品。三小時半的舞台劇沒有欺場,除了溫故知新,重溫何謂 “票擬”、“朱批”、“首輔大學士”、 “錦衣衞,我還覺得每位演員要唸如此長的對白實在很磨人,還要把這些對白讀出,連續地二十至二十五分鐘!!!很厲害,有些演員一人分演三角,每個角色也是截然不同,情感、聲線及語調都不一,但都能表演出水準之上,實在是高水平,當中的排練過程一定很苦。這劇還滲入多少近代中國政治現象,如 “無限上綱”, “小事情複雜化”,使整個劇和受眾距離拉近。從 “嫂子跌入井中,究竟作為小叔應不應該施救”,當時仍受著孔夫子儒家理論所影響,什麼 “男女授受不親”似乎應該應用,但不施救更不仁,究竟是嫂子借機勾引小叔還是這只不過是理應去是救人而不應再戴上儒家學說的帽子去逃避,在全劇反覆引用,莫非都是記儒家學說一記,道理應在,但更應就具體情況作出調整。就是一句活,要活一點。

的是當時唯一感到有少許不如意的地方,我想是冷氣太冷,我想不到為何一個並不滿座的壽臣劇院要把冷氣調低到如斯地冷!!(即使上半場有觀眾表示調較冷氣的度數)但下半場仍是冷,好比殮房。當中謝幕時,胡恩威出場謝幕,並呼籲我們要介紹給朋友看,而且記緊要填意見表。當中有問最深刻的對白,我填了海瑞說的一句話 “有些人在生的時候像已死的樣子,有些人死去才真正活著”,我們每天過著營營役役又重覆的生活,究竟有沒有反思生命到底有甚麼意義,生命可以很精采,真的很在乎你怎樣演繹。

1 comment:

  1. 《大丈夫(II)》的社會學意義:

    隨著現代社會女性的經濟地位提高,像《大丈夫(II)》這樣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以男性主導的文化和社會結構將會改變。據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大多數上海的男性均十分嚮往「男主內、女主外」的模式,妻子是商界女強人,自己卻是家庭婦男。

    現代人對婚姻制度的信心崩潰,和男女經濟地位的此消彼長,加上複製人技術持續發展,但不能突破母體培養胎兒的條件限制,可能會形成女性單性繁殖、以母系家庭為核心、這樣返祖的人倫結構。

    不過,以上只是我毫無根據的推論。按我憑空的估計,只會在一百年後才出現,所以妳也不用擔心﹝或太高興﹞。

    ReplyDelete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